生命週期以及中年危機的對應關係

by conan.chen

生命週期以及中年危機的對應關係

絕大多數的人,在畢業之後,總是會先去大公司歷練一下,這有幾個不同的想法,一方面大公司感覺比較有發展性、也有人會覺得大公司名聲比較好聽、當然也會有人覺得在大公司能看到的或者是學習的比較多。然後工作幾年之後,就會有一個分歧點,開始會思考自己是否能在這個工作領域當中勝任?如果是的話,是不是要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或者要不要自己出來當自己的老闆?當然如果不是的時候,就會想說,那應該要換那個領域跑道?

通常這個階段是30歲以下。

我還記得以前我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我的課長曾經對我說過,他覺得男人在30歲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捩點。像他也是28歲才轉行進入廣告圈。他還跟我說,只要在30歲前能夠搞清楚自己的方向跟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就可以了。

緊接著,就是大概40歲左右,那又是另外一個關卡。通常在40歲左右開始會碰到中年危機,開始對於工作、家庭、人生開始感到迷惘。然後是50歲、60歲,我們不難發現,平均每隔10年就會面臨到一次拐點。每個人,如果在那個拐點,沒有順勢跳上一個階梯,很有可能就是會被大環境給逼退。

光是從這些“不進則退”、“長江後浪推前浪”就可以知道所有人碰到的都一樣。其實有的時候真的是身不由己,不是你想要爭一席之地,而是你不去爭,很有可能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最後只能另外再重新轉換跑道。當然有的時候,很幸運,可以在轉換跑道的過程就順勢上了一個階梯,但是也是有些人,在轉換跑道的時候不盡如意,所以我們一直談的是如何順勢而為。

而人類圖BG5其實也是有讓你可以順勢而為的依據,就是我在一開始的時候所提到的回歸分析。在人類圖BG5的世界中,我們有幾個不同的行星回歸對我們造成相對的衝擊。這個所謂的行星回歸就是,行星繞行太陽一圈的時間。由於天體行星都有固定的運作軌跡,所以在這個引力的牽引之下,行星每隔幾年就會回到固定的位置,就好像月亮繞一圈是一個月、當月亮在繞行的時候,就會對地球產生潮汐的影響,每個行星都有,只是我們的肉眼是否可以看得出來。然而因為月亮回歸的時間太近,一般來說很難察覺到整體的變化的對比,因此除了評估者(反映者)之外,我們通常還是會以太陽回歸開始觀察。由於地球繞一圈是一年,所以太陽回歸就是依照我們的生日進行分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流年。

緊接著是第一次土星回歸,由於土星大概每隔28-29年左右就會繞行一次,由於土星回歸是自己必須處理行為後果的地方,如果沒有遵從自己的法律和道德價值,反而做出不當的行為,則將付出代價。所以這個時間點也剛好與我們剛剛前面所談到的,30歲以前明確方向有所關連。畢竟每個人都要為自己所做下的決定負責。

接著我們會看到的是天王星對分,天王星運行一週大概是84年,所以天王星對分的概念就是42年左右的時間。天王星,代表著不尋常的地方,所以天王星對分其實是給我們一個Check point,讓我們可以客觀的去面對檢視自己的是在一個混亂或者是一個秩序的狀態。然後可以及時修正。

接著我們可能去關注的是第二次土星回歸,或者是凱龍回歸。凱龍回歸是50年左右,第二次土星回歸大概就是58年,凱龍回歸談的是傷痕,是個人的成長背景當中最痛最難以磨滅的地方,所以當我們用這幾個時間點來相互對應的時候,其實我們就可以發現原來我們以前所提到的“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也都是能相互呼應。

所以在人類圖當中,我們談的是行星回歸到於個人的影響,在BG5的諮詢當中,我們則是會鎖定在職涯發展過程當中,如何能夠藉著行星過境對於每個人不同階段的溝通方式加以提醒。

最後,我想講的是關於行星回歸以及諮詢這兩個議題的本身。

其實我們撇開西洋占星的邏輯,其實我們華人是最懂得週期性對我們的影響,例如我們談的是太歲年。很多人都說太歲年不好,其實太歲年並不是災年,他就是幫我們做一次為期12年的工作績效Review,如果在這12年當中,完全按照你的軌道運行,基本上就可以獲得這12年的績效回報,但是弔詭的是,因為你都完全按照軌道運行,你是感覺不到的,然而如果你沒有按照記有的軌道運行,亂做,做出一些不當的行為。那麼太歲年就是幫你做矯正的時間,所以可能會感到不順或者是痛,這就是太歲年的影響來源。

同理,在人類圖BG5所談到的所有的回歸,其實就是在你的每個不同的時期有機會做校正。所以當你需要校正的幅度越大,你越會感覺到不舒服。當你要校正的幅度越小,你越會覺得輕鬆自在。所以Ra也有提到,當你覺得回歸分析很準的時候,其實代表著你因為過於偏離,所以你才能感受到,如果你都是遵從自己的決策策略的時候,你會覺得這個回歸分析好像沒有什麼特別,那是因為你的所有行為都是跟著正確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