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BG5與OC16的差異

有學習過人類圖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聽過BG5,或者Penta能量場。但是對於OC16可能會稍微有點陌生。
如果對於人類圖與BG5的比較有興趣的話,我之前有一篇文章應該可以介紹一下!https://insight-connected.com/about-bg5/
可能學習人類圖比較久一點的人就會知道,BG5是五個人為主所構成的能量場,OC16是基於三個Penta 再加上一個領導者Alpha 所創造出來的能量場。但是,除了人數的差異之外,這兩者究竟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BG5與OC16諮詢角度差異
先說說BG5吧!由於BG5諮詢是鎖定在小型團體或者是工作室,所以我們討論的是檢視小型團體是否能夠滿足12種商業技能,分別是信賴、文化、協調、承諾、量能、遠景、實踐、公關、規劃、管理、財會、以及監督等12種。對我們來說,任何一個小型團體或者是工作室,這12種商業技能是缺一不可。之前曾經有朋友提問,如果能量場本身出現隔斷,是否可以用其他方式來進行修補?老實說,從我們學習的內容來說,這是沒有辦法透過外在的方式來進行修補的。唯一的方法就只有透過人員的“替補”來進行調整。
如果說,BG5在看的是12種商業技能,OC16則是關注在個人在大型團體或是公司,所能帶來的六種組織優勢,分別是管理、競爭、方向、邏輯、互動、創新。不同於BG5追求的是沒有隔斷,OC16則是強調你所在的位置,能否讓組織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BG5談的是有無,談的是“隔斷”,而OC16談的則是主從,強調的是“關係的緊張與衝突”。
BG5與OC16的核心本質差異
BG5談的是競爭,OC16強調的是溝通。由於Penta的本質是相互競爭的,所以在Penta的運作邏輯就是讓自己的能量場能夠發揮最大作用,讓自己更強大。而OC16的成立是擁有至少三個Penta,所以如何讓這三個Penta 都有各自的角色以及功能的發揮,就是得透過這六條溝通線Communication Line 的串連才能達成。
其實這個核心本質,其實也呼應到每一個人在小型團體與大型團體的的職能角色。
回想一下,當你在小型公司的時候,因為公司本身要求生存,要求發展,每一個人可能都是身兼不同的角色,只是為了不放棄任何的機會,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因為公司小,所以每個人的一舉一動,都在別人的眼皮底下。所以在這樣的狀態下,每個人都只能力求表現。
而當你在大公司的時候,其實你會開始發現,或許部門內還是有競爭狀態,但是對於部門外,則是講求溝通。我們常常聽到的一個詞“跨部門協調”,談的就是如何讓各自的部門成為彼此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所以BG5談的是你能為這個能量場提供多大的競爭力,而OC16談的是你能為這個能量場降低多少“溝通成本”。
一樣,這都不是跟自己有關係,而是整個能量場所帶動起來的運作機制。舉個例子例子來說,你應該身旁有一些這樣的人,他可能平常不太會說話,但是只要有他在的地方感覺很多事情都能夠很順利的執行下去。所以這些都跟個人無關,而是本身的能量運作的結果。
在我們BG5諮詢的架構當中,其中有一條成功守則是關於職場環境,這也回應到上個星期我們提到的四張地圖。我們通常會基於不同的面向,告訴我們的客戶你可能比較適合Solo自己做,或者是跟人家合夥、待在小型工作室或者是大型的公司團體,其實我們在談的是“哪一個環境對自己來說,比較友好、比較舒適、比較容易發揮自己的天賦才能、比較容易被別人看見,成為自己環境當中的主角。”
所以這並不是代表著,你只能在其中的幾個職涯環境工作,所有的一切一切還是要回到你的決策策略/ 或者是人類圖提到的“回到你的內在權威與策略”。如果是基於你對於所有的情形有所覺知的前提下所做的決策,那就去做!
這就又回到電冰箱與冷氣機的比喻故事。我們人類圖BG5就跟所有的教練或是諮詢系統一樣,我們從頭到尾都不會幫你做決定,而是幫你把所有的訊息攤平之後,讓每個人作對自己最好的決定,能夠作自己真正的主人。
舉個例子來說,可能你的設計本身在大型團體比較合適,後來有幾個朋友找你一起創業,那麼究竟到底合不合適?
首先,我們還是得看一下你跟這幾個朋友所打造出來的Penta是否有所隔斷?簡單的來說,就是你們的能量場是否健康?然後所有的職能角色是否有所匹配?你能為這個能量場帶來什麼相關技能?在這個能量場當中,你可能會面臨到什麼樣的挑戰?然後接下來,就是回到你的決策策略本身,如果你的答案是“Yes”,那麼就Go Head!
BG5跟OC16的學習角度
也是截然不同。特別是OC16,與其說OC16談的是人類圖在大型企業團體的運用,倒不如說OC16更多的是商業管理的思維,舉個例子來說,我們會談到Penta的擴展建議是在兩年之後,而也提到很多公司急於兩年之內就擴大規模,往往反而會扼殺一個公司的健全發展。
但是,老實說,這個邏輯跟在中國大陸這邊的很多企業的操作思維是不同的。在中國大陸這邊的很多公司不是為了公司的長久營運,而是為了圈錢、炒話題,讓資本運作。當然這個就是另外一種操作模式,我們就不在這裡離題了。
關於BG5與OC16的應用層面
我個人是這麼覺得,其實OC16是整個人類圖的最完整的論理說明(當然我還沒有學過人類圖體系的DDP,這個算是人類圖體系的研究所等級的課程),就好像我前幾期提到的,人類圖是基礎科學、BG5是應用科學。而對我來說,OC16的核心基礎就是整個人類圖體系的最根本的架構,我還記得在OC16的第一學期的第一堂課,老師跟我們說其實整個運作的機制都是跟WA息息相關,讓我們去觀察。然後才發現,好像整個邏輯都是說得通的,然後就忽然很讚嘆這個架構邏輯,也真的覺得太神奇了。所以我們的第一學期,基本上就是在觀察整個機制的運行。
然而如果要從職涯發展的應用層面來說,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的人,其實在職涯的軌跡是畢業後先到大型公司上班,從基層工作開始做起,然後過了一陣子就開始思考,繼續往大公司跳,求得安穩一點的工作,或者是去到小公司展現自己的才華能力,甚至是思考要不要自己出來開公司。選擇在大公司繼續工作的人,可能最終變成公司的中高階主管,選擇自己跟朋友創業的人可能最後變成大型公司老闆,或者還是選擇以小型公司規模繼續發展。
如果從這個軌跡我們就可以發現,一剛開始可以透過人類圖解讀來瞭解自己的天賦才能、進大公司的時候就是從OC16的角度來看自己在大型團體公司的最佳表現範疇,如何與人溝通、等到想要創業的時候,則是回到BG5的諮詢去看自己以及合作夥伴的發展潛能。然而,如果從學習的角度,沒有歷經過BG5,其實是無法能夠理解OC16的內容。如果從諮詢的角度,如果沒有歷經管理職位,其實跟客戶討論OC16,其實也是無法理解這個這其中的觀念。這也就是我們在獲得BG5的商業於職涯顧問的認證後,老師並不會鼓勵大家一定要再拿到OC16的認證,但是會建議我們可以透過第一學期的學習,讓我們能夠有一個更大的角度去看待整體的運作機制。
如果對於OC16有想要更深入的瞭解,歡迎上官網的課程介紹
https://www.bg5businessinstitute.com/courses/oc16-certification
#BG5BusinessInstitute #BG5Live #TraitsOfTheDay #HumanDesign #BG5 #人類圖bg5職涯商業諮詢 #人類圖BG5商業能量運作日誌 #人類圖BG5BusinessDiary #遵循決策策略